內容簡介
★本書附彩色插圖!
活學活用雍正的用人處世智慧!康熙是個開墾者,雍正才是種植者,乾隆不過是個收穫者!讀史可以明智,雍正在位13年,雖非最偉大,但對清朝的影響卻至深至遠。
雍正性格堅強,素主嚴猛治國。他即位以後,「改革一新」,變革賦役,整頓吏治,創立耗羨歸公和養廉銀制度,查抄江甯織造曹家(即《紅樓夢》作者曹雪芹之家),打擊朋黨,獎勵耕戰,設立軍機處,改革八旗制度,對西南改土歸流,拓展了中國的疆土,等等。
雍正在位僅13年,夾在兩位祚位長達60年的皇帝中間(康熙、乾隆),極易被忽視,所以世人多稱「康乾盛世」,實際上應當是「康雍乾盛世」。有歷史學家寫道:「若是沒有雍正,清代的歷史恐怕將要改寫。」更有人說,中國帝王中最勤奮、最有作為的當屬雍正。
目錄
雍正其人
前 言
立 志 篇
稟性難隱 童語呈帝王之相
一人臨塞北,萬里熄邊烽。
修 身 篇
人恆有過 知錯能改真君子
君子之過,猶如日月之蝕。過也,人皆見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
教 育 篇
幼秉嚴師 為有源頭活水來
本朝家法之嚴,即皇子讀書一事,已迥絕千古。余內直時……黑暗中殘睡未醒,時復倚柱假寐,然已隱隱望見有白紗燈一點入隆宗門,則皇子進書房也。
心為形役 體質訓練勿忽視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眼界寬廣 巡遊四方闊胸襟
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東海之大樂也。
通才多藝 胸有詩書氣自華
維舫楓橋晚,悠悠見虎丘。
塔標雲影直,鐘度雨聲幽。
由詩入書 藝術原本是一家
東宮暨諸皇子皆工書如此,蓋唐宋明以來僅見之盛事也。
(雍正)書法遒雄,妙兼眾體。
熟諳經典 敷政寧人兩相宜
經典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巴爾扎克,勝過一百個政治家、思想家、哲學家。
文思敏捷 一揮而就千字文
(雍正)文章之美,亦令人讚揚不已。而批臣下之摺,尤有趣味,所降諭旨,洋洋數千言,倚筆立就。
醉心八字 篤信陰陽反送命
你的真八字不可使眾知之,著實審密好。
性 格 篇
剛毅果斷 政治一新出臺來
觀汝辦理事務,必先將兩邊情理論一精詳,周圍弊效講一透徹。方欲興此一利,而又慮彼一害,甫欲除彼一害,而又不忍棄此一利,輾轉遊移,毫無定見。若是,則天下無可辦之事矣。
肆志傲物 會當擊水三千尺
(朕)於事務經練甚多,加以勤於政事,早夜孜孜,凡是非曲直,尚有定見,不致為浮言所動。
急躁冒進 事業人心兩受傷
戒急用忍。
奪 嫡 篇
衡量全局 不妨以低調進入
在沒有把握戰勝敵人的時候,就不要讓敵人知道你的存在。
靜若處子 觀他人潮起潮落
靜若處子,動如脫兔。
恪守孝道 有百利而無一害
皇父聖容如此清減,不令醫人診視,進用藥餌,徒自勉強耽延,萬國何所依賴……臣等雖然不知醫理,願冒死擇醫,令其日加調治。
光明磊落 坦言主張需及時
年輕人,別緊張,告訴我你的想法,這對你不會有壞處。
呼朋引伴 做大實力防萬一
雷蒙養了一隻老虎作寵物,可是,就是在他撫摸這隻老虎的時候,桌子上始終放著一把左輪手槍。
年輕人,要想在巴黎的上流社會活下去,你一定要交一些朋友。現在你沒有危險,當有危險的時候,你就知道朋友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了——救命草。
以佛安心 冀以佛祖定人心
王爺(胤禛)解路過於大慧果,貧衲實無計奈何矣。
茲事體大 親密感情抵萬鈞
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
歷盡艱辛 如願以償登帝位
天道酬勤。
打擊政敵篇
加官晉爵 穩住對手待時機
吃人家嘴軟,拿人家手短。
面對強敵 該出手時就出手
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
窮追猛打 不可沽名學霸王
痛打落水狗。
懲治胤祀 強敵難鬥百計生
爾諸大臣內但有一人,或明奏,或密奏,謂胤祀賢於朕躬,為人足重,能有益於社稷國家,朕即讓此位,不少遲疑。
乘勝追擊 勿令對手喘口氣
...
內容試閱
立 志 篇稟性難隱 童語呈帝王之相一人臨塞北,萬里熄邊烽。--九歲雍正詩句古人迷信,記載帝王的出生,必用一些套話,如「其母夢月入懷,華彩四照,已而誕上」,或是「誕生之夕,祥光煜熗,經久弗散」,皆虛妄不可信。但有人經自己一番努力,成就經天緯地的事業,其經歷當非同一般。本書主角雍正即是一例。雍正出身並不高貴,按古人看法,是庶生,即是小老婆生的。這樣的出身是沒有資格做皇太子的。雍正幼年也未表現出神奇的事蹟,但有道是「天生麗質難自棄」,「是金子總是要閃光的」。幼年雍正就在他9歲時呈現給人們一個閃光點。那是康熙25年的事了,小雍正隨父皇康熙北巡塞外,同去的還有其他皇子等。當時,康熙父子幾個人從古北口到博洛河屯,然後一路向西南行走,過張家口與蒙古諸王公會於塞外,大家共同飲酒、行獵。席間,康熙命眾人賦詩,年僅9歲的小雍正一語驚人:一人臨塞北,萬里熄邊烽。眾人大為驚嘆,想不到四皇子小小年紀,竟吟出如此佳句,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的語句中所表現出來的雄闊胸襟。古往今來,有許多功成名就者在幼年時即已立志。比如說康熙吧。康熙6歲時的一天,當他和兄弟們去向父皇順治請安時,順治問起他們的志向。康熙答道:「待長大效法父皇,為治國盡力。」順治見他人小志大,遂堅定了立康熙為皇儲的決心。少年喜歡憧憬未來,未嘗有不立志者,然而能夠完成志向者並不是很多的,後天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立志是人成才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也就是說,立志未必意味著成才,但不立志、不努力是決不會成才的。這裏還有氣度、胸襟的問題。這種氣度不是學來的,而是天性稟賦,渾然自生的。項羽在目睹秦始皇隨行車馬的壯觀場面時並沒像一般老百姓那樣一味地傻看熱鬧,而是說了一句震古鑠今的話:「彼可取而代之。」拿破崙二十多歲即做了將軍,戰功卓著。人們不會忘記他的話:「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松下幸之助創辦松下工廠的時候,歷盡艱難,他想的卻是:要把松下工廠辦成日本最優秀的公司。十多年過去了,松下電器在大阪廣為人知,這時的松下卻又困惑起來:過去我雖然拼命工作,但我們人類所擔負的生產工作,不是應具有更大的意義才對嗎?因為人通過工作才與社會的繁榮連結在一起。我認為以後應該根據一種使命的觀念來經營事業。這不僅僅限於公司,在個人亦然。我開始覺得,人類應該抱著偉大的理想來工作。……大家有了理想,做法也不同了。過去是漫無目標地工作,現在則是有希望、有理想地工作,所以自然而然做得很起勁。從此以後事業的發展,也就以驚人的速度進步。因而說,立志對於一個人能否在事業上獲得成功是首要條件。雍正自幼就有「一人臨塞北,萬里熄邊烽」的英雄氣概,輔以自己努力學習,不斷修身等多方面的鍛煉,動心忍性,終於如願以償。如果沒有少年時的這種氣概(雖說他是讚美父皇,言語卻是自己心情的表現),恐怕日後的修身、學習也就失去了動力、方向,事業能否成功也就難說了。修 身 篇人恒有過 知錯能改真君子君子之過,猶如日月之蝕。過也,人皆見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中國俗語對於一個人來說,一生中偶犯些小過失是在所難免的。知錯則改,對於成年人來說很容易,對於一個少年來說,似乎有一定難度。能否成才,或許就在於這一點上吧!雍正幼年並非由生母撫養。按清朝慣例,皇子多由皇室家奴或其他嬪妃代為撫養。雍正則由孝懿皇后代為撫養。孝懿皇后是一等公佟國維的女兒、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的侄女。她自己未生過皇子,曾產下一女嬰,不久又夭折了。因此,她對雍正很是寵愛。孩童總是禁不住溺愛的,雍正性情便有些張狂。用雍正自己的話來說,一是性急,二是喜怒不定。康熙教子極嚴厲,見小雍正乖戾任性,經常訓誡他要「戒急用忍」。雍正...